先天性鳃裂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快报好医生好故事黄晓明刀尖上起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9岁女孩小雨(化名),脖子莫名增粗,凸起一个肿块,仔细一查,竟是甲状腺癌,并有淋巴结转移。一般传统手术,需在脖子上划一个20-25厘米的“U”形切口,术后,颈部的永久性瘢痕将伴她终身。

“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我们从腋窝入路,不但将甲状腺原发癌灶及区域淋巴结切除,为保证根治,还辅以耳后发际入路,保证了颈侧的转移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无需颈部大开刀即完成手术,术后看着孩子、家长那个高兴啊,我内心也非常欣慰……”小雨的主刀医生,我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感慨地说。

近10年来,*教授团队通过近例甲状腺及颈部无注气内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娴熟开展了多种颈部无疤痕的颈外入路的方法,其中多种术式为国内首创,机器人的加持,更使手术如虎添翼。与患者小雨类似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目前已达例,手术量位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国第一,并且疗效显著,随访发现两三年内几乎无复发。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广东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耳鼻咽喉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甲状腺微创美容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医师分会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

白衣即战袍一心为患者造福

年,*教授从江西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江西医学院二附院开始从事耳鼻喉科工作,算来,从医已30多年。年考入中山医院读研,研究方向是鼻咽癌、头颈肿瘤外科,师从肿瘤学专家闵华庆教授,毕医院工作,留学一年归国后,于年转岗到我院。

从象牙塔走进白楼,白衣即战袍,*从此矢志不渝,一路向前。从一个青涩的医学生走到今天,经历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医学是我钟爱的事业,多年从医,让我深刻体会到要看好病,需要学会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换位思考,医学领域中临床技能与科研、创新同样重要。”他说。

甲状腺癌、口咽癌、喉癌、淋巴管瘤、鳃裂囊肿、甲舌囊肿……这些都是颈部好发的肿瘤,传统的手术入路,是在肿瘤的表面划一条长横向切口,但颈部数厘米的永久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造成患者社会心理障碍。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每年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15岁-44岁人群中,其是发病率第一的癌症,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外科手术成为甲状腺癌治疗的首选方式,而减小皮肤的切口大小和将切口更换到更隐蔽的位置对女性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来说变得至关重要。

如何既安全手术、又无痕美观?面对患者的需求,探讨减少面颈部瘢痕或使瘢痕更为隐蔽且并发症少的手术入路,成为*孜孜不倦的追求。

不断创新领跑国内学科前沿

读博阶段,得益于博士生导师许庚教授的指导,*开展了甲状腺腔镜微创外科手术。

“颈部内镜手术的开展,使部分患者避免了颈部瘢痕。”通过近20年的努力,如今,*教授已是国内颈部内镜手术的开创者和领*者之一。近10年来,他带领团队,通过近例甲状腺及颈部无注气内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娴熟开展了多种颈外入路的方法,如腋下、胸前、锁骨下、耳后等甲状腺手术及头颈部手术入路,其中多种术式为国内首创。

年,*教授还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首例经腋下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不断将机器人手术拓展至颈部先天性囊肿、扁桃体癌、声门上型喉癌、复发鼻咽癌、舌根肿瘤等领域。

“由于内镜缺乏3D视野、器械不可转弯等缺点,内镜技术在头颈部的适应证拓展受到制约,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引入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授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系统,为微创外科医师提供更精准、稳定的手术操控平台,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相对传统开放的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可以通过腋下、胸前外、耳后、经口等免注气的方法,或经注气的腋胸、胸前乳晕、经口等多种颈外入路的方法进行手术操作。

目前,*教授团队的相关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达例,这项技术的成熟、有序推广,可以为更广大患者造福——让甲状腺癌等手术更精准安全,治愈的同时不会于颈部显露部位遗留任何瘢痕。

*坦言,不断追求新技术、创新引领,源于这样的初心:“我们不光要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治好病,还要让他们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回归社会的能力,让社会心理的影响降到最低。”

仁心仁术带给患者更多关怀

“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涉及学科多,头颈外科是一个技术难度高、先进和充满挑战的医学领域。很辛苦,压力也常有。”*教授解释说,耳鼻喉是咽喉要道,连接着气管,头颈是连接人头部和躯干的唯一“通路”,头颈部手术是在上气道开刀,在这里“动刀”必须慎之又慎。一旦因过敏性、水肿、急性炎症导致咽喉堵塞,出血,就会引起气道窒息,生死往往就是一口气;而当一些肿瘤,侵犯到气管,或淋巴结转移,如何处理,也相当考验医生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他坦言,好的头颈外科医生,要不断锤炼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处置水平能力,沉淀很重要。多年来一直从事头颈肿瘤外科工作,*教授熟悉掌握各种术式治疗甲状腺癌、喉癌、口咽癌、甲舌囊肿、复发鼻咽癌、鳃裂囊肿、囊状水肿、腮腺或颌下腺肿瘤,甚至一些较少见的头颈肿瘤外科治疗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经验。

*教授表示,头颈外科医生,固然需要一流的手术经验和技术,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光靠一把手术刀根本不够,需要医生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评估,明确治疗目的、手术范围,再结合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更优的手术方案。

好医生要具备这样的素质

从医,即从心。既要仁心,也要有仁术。精湛的手术技巧是外科医生仁心的根本保障,不断开拓新技术、新方法,使之应用到临床,真正帮助患者解除疾苦,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有颗温柔心,换位思考,终身学习,常思考、总结,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服务好患者。

多种术式为国内首创

耳鼻咽喉科机器人手术例数台(.11.2至今),其中甲状腺手术台,人手术量位居耳鼻咽喉科全国第一,甲状腺外科全国第四,其中多种术式为国内首创:

01

.11.2

华南地区第一台腋下入路机器人甲状腺癌手术

02

.3.22

国内第一台颈部无瘢痕免注气机器人颌下腺手术

03

.10.18

国内第一台经口复发鼻咽癌机器人手术

04

.1.8

华南第一台经口入路机器人喉癌手术

05

.1.15

华南第一台耳后入路机器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06

.7.18

国内第一台耳后入路机器人第二鳃裂囊肿切除

07

.9.12

国内第一台耳后入路机器人颌下腺切除术

08

.12.28

华南第一台经口机器人咽旁肿瘤切除

09

.5.29

国内第一台耳后入路机器人腮腺手术

10

.9.8

国内外首次开展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舌囊肿切除

11

.6.25

国内第一台耳后入路机器人淋巴管瘤切除

原标题:《「新快报好医生好故事」*:刀尖上“起舞”,柔心上行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