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鳃裂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医经验治疗颈痈 [复制链接]

1#

李某,男,27岁。右侧颈部肿块5天,伴恶寒发热2天。患者有口腔溃疡史7天,5天前右侧颈部出现肿块,灼热、疼痛,自用红霉素软膏外擦,并口服甲硝唑片,症状不减。2天前出现恶寒发热,最高体温38℃,且右侧颈部肿块增大,质地坚实,有明显压痛。

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又称时毒。其临床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关于颈痈的病因病机,《疡科心得集·辨颈痈锁喉痈论》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如:“颈痈生于颈之两旁,多因风温痰热而发,盖风温外袭,必鼓动其肝木,而相火亦因之俱动,相火上逆,脾中痰热随之。颈为少阳络脉循行之地,其循行之邪至此而结,故发痈也。”故本病的发生多由外感风温、风热之邪,内伤情志,气郁化火,以致外邪内热夹痰蕴结于少阳、阳明经络,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或因患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疮疖毒邪流窜至颈部而成。

1.诊断

(1)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冬春季易发。发病前多有乳蛾、口

疳、龋齿或头面疮疖,或附近有皮肤黏膜破伤病史。多生于颈旁两侧,也可发生于耳后、颌下、颏下。

初起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活动度不大,逐渐漫肿坚实,焮热疼痛。伴有寒热、头痛、项强等症状。若4~5日后发热不退,皮色渐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如鸡啄,伴口干、便秘、溲赤等症状,是欲成脓。至7~10日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者,为脓已成。溃后脓出黄白稠厚,肿退痛减,10~14日可以愈合。

若火毒炽盛或素体虚弱,病变可向对侧蔓延,或压迫结喉,形成锁喉痈,甚则危及生命。部分病例因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苦寒药物治疗,形成慢性迁延性炎症者,结块质地较坚硬,需1~2个月后才能消散,如不能控制病情也会再次出现红肿热痛而化脓。

(2)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

2.鉴别诊断

(1)痄腮发于腮部,常双侧发病,色白濡肿,酸胀少痛,颊黏膜腮腺开口处可有红肿,进食时局部疼痛,一般不化脓,1~2周消退,具有传染性。

(2)臖核本病为颈部慢性淋巴结炎。虽多由头面疮疖、口腔感染等疾病引起,但结块肿形较小,推之活动,轻压痛。一般不会化脓,无全身症状。

宜散风清热、解毒化痰,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1.辨证论治风热痰毒证

证候:颈旁结块,初起色白濡肿,形如鸡卵,灼热疼痛,逐渐红肿化脓;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咽痛,口干,溲赤,便秘。苔薄腻,脉滑数。

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