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鳃裂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会议报道会前教育眩晕外科手术解说专 [复制链接]

1#

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交通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承办的“年上海眩晕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断干预学习班暨第四期听觉与平衡学院课程”会前教育-眩晕外科手术解说专场于年11月20日率先拉开帷幕,医院耳外科团队为学员带来了眩晕外科相关手术的病例分享和手术详解,详细剖析了各类型手术步骤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学员能够通过视频学习,在眩晕外科手术的处理规范和技巧上有所提高和启发。

首先由何景春教授为学员们讲解眩晕外科手术精细解剖。何景春教授从耳神经外科医生角度,结合精美的颞骨标本解剖图片,为学员们逐层解析解剖暴露颞骨各结构的技巧与难点,并结合自身临床实际操作中的体会,不仅解答了“怎么做”,同时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理论与实战经验的结合使学员们对眩晕外科相关的内耳结构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

随后由刘宇鹏博士讲解了内淋巴囊减压术。刘宇鹏博士首先介绍了内淋巴囊减压术的理论基础以及手术适应症,并指出新华团队在施行内淋巴囊减压术的总体原则参考了Paparella教授所倡导的“充分减压”。同时,刘博士指出虽然解剖相对简单,但要安全有效地完成标准的内淋巴囊减压术,合理规范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重要结构及标识的显露不可偷懒马虎,否则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同时也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何景春教授则再次为学员们讲解了三个半规管填塞术。何教授指出三个半规管填塞术虽然创立历史不长,但以其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好的眩晕控制率,越来越受到眩晕外科医生的青睐。何教授强调这一手术看似操作简单,但填塞的过程则大有技巧。合适的开窗大小、填塞是否紧实、封闭是否得当,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术后眩晕的控制率以及患者听力保留程度。

张青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迷路瘘管手术的处理方式和技巧。张教授结合中耳胆脂瘤的病例,全程详解了手术过程中乳突、外耳道、鼓室、听骨链的处理技巧。同时紧密围绕论坛主题,为大家详细解说了这一病例的水平半规管瘘的处理。张教授指出,迷路瘘管处理的过程中要“有所取舍,舍得放弃”,宁可保留部分胆脂瘤上皮在瘘管口而不是彻底清理暴露瘘管,否则淋巴液的丢失将导致患者的听力完全丧失。

随后,论坛主席杨*教授为学员们带来眩晕外科中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听神经瘤的手术视频讲解。杨*教授首先阐述了听神经手术的总体原则,暨“根据肿瘤大小、听力等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即尽可能全切肿瘤及保留面神经、蜗神经功能,避免损伤颅脑”。杨*教授从手术径路出发,解说充分详实,娓娓道来,将迷路径路的手术步骤和处理技巧一一展现,强调了手术径路暴露充分对于后续肿瘤摘除处理的重要性。对于手术摘肿瘤的过程,杨*教授则充分强调了肿瘤摘除过程中的无血化操作以及面神经走行辨识的重要性。

李姝娜教授则为学员们讲解了迷路后和乙状窦后两种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李姝娜教授指出,虽然前庭神经切断术的眩晕控制率最为确切,但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对于高龄患者以及伴有中耳炎症的患者应充分谨慎。两种径路殊途同归,选择之前应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充分评估,如乙状窦前置、颈静脉球高位,或颅中窝底低垂,将导致迷路后空间狭小,不宜施行经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切断前庭神经之前应充分分离和辨识耳蜗神经和面神经,避免引起面瘫和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最后,郑贵亮教授为学员们讲解了迷路切除术。郑教授强调了迷路骨质充分暴露的重要性,如果术中发现颅中窝硬脑膜低垂、乙状窦前置导致上、后半规管暴露不佳,可充分去除其表面骨质并用滴水双极电凝烧灼其表面,使其萎陷,从而暴露相应结构。磨除迷路骨质时应对面神经走行有充分认识,避免在磨除外、上半规管时损伤面神经锥曲段及迷路段。郑教授指出,成功的迷路切除术不仅是前庭以及半规管的开放,还包括彻底将所有壶腹和囊版的感觉上皮去除。

本次会前教育内容丰富详实,讲解引人入胜,在线吸引了全国各地眩晕同道超过人次在线观看,反响热烈,为11月21日本次会议的正式召开拉开了成功的序幕。

观看方式

扫码进入小程序

观看直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