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鳃裂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 [复制链接]

1#

病史回顾

患者男,25岁,15年前无意中发现胸骨上窝一肿物,边界清楚、可活动,无疼痛不适,未做明确检查及治疗。后随年龄增长包块逐步增大,期间无明显不适感,现该肿物约鸡蛋大小,局部皮肤未见明显红肿,质韧,边界清,活动度良好,无疼痛不适,局部按压稍有不适感。

超声检查

胸骨上窝皮下可见一大小约33x24x41mm囊性回声(距皮约2.3m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可见密集点状等回声及点状强回声,另可见一大小约3x3mm强回声光团,CDFI: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声像图如下:

影像检查

胸骨上窝可见一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内可见点状钙化,边界清晰,CT值约50HU。

手术切除

手术中见肿物囊壁较薄,囊内为无色液体,同周围组织无明显致密粘连,直至基底部可见囊肿下方有一条索向胸骨后延伸。

术后病理

病理诊断意见:支气管源性囊肿。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呼吸系统在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致,又称支气管囊肿。因胚胎发育出现异常的时期不同,病变可发生在不同部位。根据病变部位分为纵隔型、肺内型及异位型。纵隔型占多数。异位型可见于心包、椎管内及横膈内等部位,发生于颈部皮下者少见。

支气管囊肿一般自幼年起病,但在病灶小、未产生压迫症状、亦未并发感染时,不易被发现。随患者年龄增长,病灶扩大产生压迫症状或并发感染时始被发现,或终生无症状而于体检时偶然发现。本病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术前常难以确诊,误诊率较高,有文献报道误诊率为28.3%一70.6%。

在影像学上,支气管囊肿往往缺乏特异性征象。常用的有超声检查及CT检查。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无创,且可重复进行,故而成为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可以了解颈部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邻近血管的关系;明确实质性还是液性等情况。

颈部支气管囊肿在超声下往往表现为单房、液性囊性肿块。如果一囊肿样病变在超声下显示为无回声,边界清楚,位于皮下脂肪层,在诊断时应该考虑皮下支气管囊肿的可能。

医院超声科

让我们一起分享健康的点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