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鲨鱼被捞到远洋捕鱼船上,手持利刃的船员快速把它全身6—8个大小鱼鳍全部割下,然后就把流着血的鲨鱼扔回了海里。
这是曾经在海洋捕捞业中大量出现过的“割鳍弃肉”行为,这些被割掉了鱼鳍的鲨鱼,还能活得下来吗?鱼翅真的值得吃吗?
没有营养的鱼翅
通常来说,只要是鱼的鳍,就能叫做鱼翅,不过只有鲨鱼的鱼鳍,才能成为价值千金的高档食材。
一条鱼身上的鳍最多有八个,除了背鳍和尾鳍,胸口位置的两片胸鳍,肚子上有两片腹鳍,腹鳍后方长着臀鳍,有的鱼在背鳍和尾鳍之间还长着一个脂鳍。
用黑鳍鲨来示意一下
鱼翅一直是我国传统的高档食材,不仅价格昂贵,还总是被夸成营养价值极高的补品,不过,随着科学进步,早已证明了食用鱼翅对人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这和鲨鱼的身体构造有关。鲨鱼是一种海洋里的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里的生物学分类上,所有鲨鱼都属于软骨鱼纲这一个大类。
软骨鱼具体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因为这些鱼的骨头很特殊,全身全身上下没有一根真正的骨头,全是钙化变硬的软骨。在死亡之后,只有质地坚硬、外面包裹了一层类似珐琅材质的牙齿能保留下来,其它身体部位基本都无法成为化石,也就没办法进行科考研究。
鲨鱼的骨骼模型,除了牙齿以外都是软骨
鲨鱼的鱼鳍,里面除了主要的粗软骨以外,还有很多丝状的细软骨,这些细软骨就是真正的鱼翅。
鱼翅的主要成分和普通的动物软骨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其它一些成分组成的,而胶原纤维主要是由胶原蛋白组成的,还有一些氨基酸、甘氨酸之类的组合物。
除了胶原纤维以外,鱼翅里倒是还有一些蛋白质、维生素之类的营养成分,但是这些营养和鸡蛋、猪肉之类的常见食物比起来,含量差别也不大。
晒干并处理好的鱼翅,丝状软骨清晰可见
并且这里的很多营养成分,在吃进肚子之后都会被胃酸彻底消化,并不能成为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
另外,鲨鱼是海洋里食物链的顶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海水里多了不少重金属和塑料微粒等有*的成分,经过食物链一层一层的递进累积,最后*素就全集中到了鲨鱼这样的顶级猎食者体内。
单靠鲨鱼自己的新陈代谢,无法把这些有*的成分排出体外,反而让*素随着血液循环去到它身体的每个部位,包括名贵的鱼翅里同样也有。
正在晾晒的鱼翅
因此,早在年,美国有一本叫做《海洋药物》的杂志就已经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说是鱼翅里含有高浓度的神经*素。
基于以上种种,完全可以说鱼翅并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营养价值,只是因为历史悠久,自古就被列为了“海洋八珍”之一,到现在就成了千金难求的珍品食材。
没了鱼鳍的鲨鱼……
被割走了鱼翅的鲨鱼,就像没有了手脚的人类,被扔回海里之后,就算不被其它海洋肉食鱼类吃掉,也会被活活淹死。
这是因为,鲨鱼的呼吸方式很特别,作为一种软骨鱼,鲨鱼的鳃和我们常见的淡水鱼不同,没有外壳一样的鳃盖,而是直接在身体两侧形成了几道裂口,叫做鳃裂。
鲨鱼的鳃裂
鲨鱼的体型通常比常见的鱼更大,它们活动所需要的氧气量也更大,所以,鲨鱼就要让更多的水从鳃上流过,才能获得足够多的氧气。
一些鲨鱼会通过口腔的开关、鳃弓的扩张收缩来抽吸海水,让海水从口腔进入,再从鳃裂里流出,就完成了一次呼吸。而有些鲨鱼不会这种呼吸方式,就只能在游动的时候张着嘴巴,让海水从鳃裂里穿过,以此来进行呼吸。
可以看到鲨鱼的鳃裂在动
不管用那种方式呼吸的鲨鱼,只要游动的速度足够快,都会张着嘴巴让富含氧气的海水直接流过自己的鳃。会自己抽吸海水的鲨鱼还好,偶尔还能停下游动,而那些不会自己呼吸的鲨鱼,就只能一直不停的游动,否则就会缺氧而死。
在鲨鱼游动的时候,鱼鳍就是它们的手脚,起到了推进、调整平衡、转向等等作用,一旦所有鱼鳍都被割走,鲨鱼就成了一根活着的棍子,被扔进海里也不能动弹,直接沉到海底。
无法再游动的鲨鱼,也就没有海水从鳃上流过,它们会因此而无法呼吸,最后只能因为缺氧,活活溺死在海底。
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来获得鱼翅呢?
这是因为,在捕鱼行业里,鲨鱼通常并不是主要的捕捞目标。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期,人们更乐意去捕捉深海金枪鱼这样的海产食材。
这种鱼的市场需求大,价格一直不低,并且它们有很强的种群意识,在海洋里总是群体活动,对于渔民来说,捕捞起来效率更高。
在地中海捕捞蓝鳍金枪鱼
而鲨鱼通常都是独行侠,特意去捕捞的话,效率很低,成本就会增加,所以并没有多少渔民会专门捕捞鲨鱼。
但是,渔民捕捞的海产往往也是鲨鱼的食物,很多时候,鲨鱼会追着食物一起撞进渔网里,被一起拖上渔船。
既然抓到了,那就不能浪费,但是鲨鱼个头大,当时渔船的存储空间又小,要是把一整条鲨鱼都带回去,那正常的渔获就会少装一些。
被网住的锤头鲨
于是船员就会把鲨鱼身上最值钱的部位直接取下来,剩下的扔回海里,既能赚点外快,又不算浪费空间,所以,才有了这种“割鳍弃肉”的行为,这也是最被我们所熟知的、鱼翅的残忍来历。
中国在《渔业法》里早已明文规定,不得将鲨鱼割鳍后抛体,从年开始,我国在太平洋中西部活动的渔船,经历了40多次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的检查,只有一艘渔船违反了这个规定,并且已经被依法处罚。
而在国际上,这样的规定出现得更早,现在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捕捞方式了。因为这种行为不仅极为残忍,而且是一种非常不环保的浪费。
最值钱的不是鱼翅
鲨鱼身上最值钱的部位,其实并不是鱼翅。从鲨鱼皮到它们的骨头,都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而鱼翅只是西方社会用完鲨鱼之后剩下的零部件。
印尼渔民捕捞的鲨鱼都堆放在海滩上
鲨鱼所在的软骨鱼纲,除了全身都是软骨这个共同特征以外,还有另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体里没有鱼鳔(biào)。
鱼鳔也就是俗称的鱼泡,就像鱼身体里的一个气囊,可以控制鱼在水里的上浮与下潜。
鲨鱼体内没有鱼鳔,起到相同作用的器官就是它们的肝脏。鲨鱼的肝脏非常发达,整个肝脏重量是总体重的15%—20%,其中的含油率高达63%,把这个油提炼出来,就是大名鼎鼎的鱼肝油。
粉色的就是鲨鱼的肝脏
鱼肝油在零下50度也不会冻结,就像鲸鱼大脑里的鲸脑油一样,自从问世之后就是一种很高级的工业润滑油。
鱼肝油被普通人熟知,则是因为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在年科学家研究出人工合成维生素A之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大量捕捞鲨鱼,以获取它们的鱼肝。
秘鲁渔船夜间捕鲨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鲨鱼是用皮肤排尿的,它们的肉里含有很多尿素,味道非常难吃,所以外国人不吃鲨鱼肉。事实上,现在网络发达,轻松就能搜到外国人食用鲨鱼肉的视频,在国外的超市里也会售卖鲨鱼肉。在冰岛还有一种非常臭的传统食物,就是腌制风干后的鲨鱼肉。
直接翻译的话,叫做臭鲨鱼干
另外,鲨鱼皮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高档皮料。鲨鱼皮上覆盖着一层细密的盾鳞,非常耐磨,又保留了很强的韧性,在中国古代又被叫做鲛鱼皮,只有特别名贵的刀剑,才能用上鲨鱼皮做成的刀鞘。而在国外,鲨鱼皮从近代开始,也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常用的珍贵皮料。
墨西哥市场上的虎鲨皮
到了九十年代,西方科学家从鲨鱼体内的软骨里提取出了硫酸软骨素,可以降血脂、防治冠心病,还有抗炎、抗肿瘤等功效。
虽然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硫酸软骨素最大的生产国和输出国,不过我们生产的软骨素是从猪的软骨里提取的。而在科技并没有那么发达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使用的软骨素,就是通过大量捕捞鲨鱼来生产的。
鲨鱼全身的软骨
这么一看,曾经被中国人追捧的鱼翅,反而是鲨鱼身上最不值钱的东西了,除了食用之外没有任何额外的价值。在过去,国内市场上起码有一半的鱼翅,都是国外把鲨鱼的全身都利用完了,剩下没用的鱼翅才卖给中国。
从年开始,捕捞鲨鱼时“割鳍弃肉”的行为被国人熟知,国内的鱼翅市场大幅萎缩,根据海关数据显示,年时中国内地的鱼翅进口量还有.14吨,到了年,进口量就只有19.64吨了。
香港民居屋顶上晾晒着大量鱼翅,其实有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至于中国的鱼翅出口量,倒是一直都不多,年时就只有.64吨,到年,更是降到了.14吨。
而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统计,从年到年,全世界鲨鱼的捕捞量都保持在75万吨左右,换算下来数量大约能有1亿只,中国的鲨鱼捕捞量,仅仅只占到了1%。
印尼才是现在全世界鲨鱼捕捞量最大的国家
除了中国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做出的努力,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国沿海自古以来就不是鲨鱼的集中分布地,一直都不存在规模化的鲨鱼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