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开刀”?在面对高龄手术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时,基础疾病、并发症、预后质量……都是患者家属和医生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就算是小小的手术,也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近日,一位97岁的老人在医院接受了一台甲状腺切除手术。面对巨大的甲状腺肿瘤威胁,医院急诊外科的专家团队用经验和技术,让老人免除了气管插管,甚至依靠呼吸机生活的痛苦,延续了生活的希望。
潘奶奶与王单松主任(右三)团队合影
一颗“20岁”的甲状腺肿瘤
1月17日晚,急促的鸣笛声划破夜色,一辆救护车停在了医院急诊的门口。车上是一位97岁老人,她已经接受了气管插管,依靠呼吸机艰难地维持着生命。
潘奶奶(化名)在20年前就被查出甲状腺结节,当时医生认为患者“年龄太大,手术风险高”,建议其保守治疗。如今这颗肿瘤已经长到鹅蛋大小,严重压迫了气管。一天前,潘奶奶在家中突然昏倒,被发现时已经呼吸困难,面部涨红。于是家人紧医院,医生对她实施了气管插管以维持呼吸。然而,如果不摘除颈部的肿瘤,就意味着往后的生活,她将一直依赖呼吸机,完全没有生活质量可言。家人权衡再三,决定求助于医院急诊外科。
由于老人已经进行了气管插管,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十分有限。只有实施手术,解除肿瘤对气管的压迫,才能使患者摆脱气管插管;但如果实施手术,如此高龄患者将面临巨大的手术和麻醉风险。医院急诊外科团队在仔细查看患者、了解病情、全面分析各项检查指标后,认为潘奶奶具备手术条件。
经过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急诊外科团队决定实施手术切除这颗伴随了潘奶奶20年的肿瘤,使她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
“呼哧呼哧”的声音没有了
专家团队深入研究了潘奶奶的病情,针对年纪大,手术风险高等问题,多次进行研讨,精心制定手术方案。18日下午,高卫东、盛卫忠医生为潘奶奶实施了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这颗巨大肿瘤直径已达8.5cm,占据了颈部大部分的空间,气管被挤压到右侧,几近闭塞。为了尽快完成手术,医生全神贯注,与麻醉科和手术室护理团队通力协作。1个小时后,成功地将包括左侧巨大甲状腺肿瘤的左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彻底解除了肿瘤压迫气管的问题。
手术结束后,潘奶奶被转入外科监护室,接受密切观察和治疗,顺利度过了危险期。术后第4天,潘奶奶被转回普通病房。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潘奶奶的一般状态较术前大为好转,再也听不到以往“呼哧呼哧”的呼吸声了,家人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术后第6天,潘奶奶顺利出院。
岁数大,就只能保守治疗吗?
据《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36.8%,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5.5%。显然,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的手术需求也会日益增多。但对于高龄患者的手术,常常充满争议。患者本人或家人往往会说“年纪大了,还是别做手术的好”“这么大岁数做不了手术”这样的话。有些医生也会持较为保守的态度,推荐非手术治疗方案。因此,很多高龄患者,虽然长期承受着病痛困扰,往往仍然选择保守治疗。
医院急诊外科主任王单松教授认为,对于高龄手术患者,不能一味采取“保”的态度,只要指征明确、条件具备,并获得家属的充分理解和信任,外科医生“该手术时就要出手”。以医院为例,年急诊外科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中,80岁以上者例,占总数的8.7%,而90岁以上者就有29例。
因此,王单松教授指出,随着现代“急重症外科”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龄已不是外科手术的禁忌,只要在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等因素,与麻醉、重症医学、护理等学科密切合作,个体化制定手术和治疗方案,高龄患者同样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点击“阅读原文”
巨大颈动脉体瘤分散出众多“引线”直达颅底,医院多学科协作10小时惊险“拆弹”
上观号作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