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儿子出生后不久,我发现他耳朵上有个小孔。我姥姥说,那是“聪明孔”“富贵孔”,预示宝宝天资聪颖,以后吃穿不愁。请问,宝宝耳朵上有小孔是怎么回事?
答:
新生儿耳朵上的小孔,不是什么“聪明孔”“富贵孔”,而是先天性耳前瘘管,一种外耳畸形疾病,我国儿童发病率约为1.2%。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形成是从胚胎时期开始的,可以是散发病例,也可以是家族遗传。在遗传致病的患者中,25%~50%是双侧发病。父亲有该病史的,其直系后代的患病风险是无父系病史的35.7倍,母亲有该病史的,其直系后代的患病风险是无母系病史的7倍。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半的患者终生不会出现感染症状,而出现临床表现的患者,主要是分泌型。
分泌型是指瘘管内皮脂腺分泌物堆积,导致外口区域有分泌物,引发局部的瘙痒以及隆起。若是引起感染,局部区域会出现红肿、疼痛以及流脓的情况。如果感染进一步严重,还会导致周围软组织肿胀溃破,使得感染长时间难以痊愈。
先天性耳前瘘管一旦出现感染,便会反复发作。感染的次数越多,以后发病的频率也就越高,其间需要引流、换药以及排除脓性分泌物,周围可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发热,可反复感染且经久不愈,医院就诊,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进行手术摘除。
在具体的手术治疗上,单纯瘘管切除优点是切除的组织少,创伤面积小,缺点是容易漏掉细小的分支,导致复发。而耳前组织整块切除的办法,是将手术的区域扩大,对耳轮软骨或软骨膜等区域的瘘管进行整体切除。这样的手术范围大,可以彻底清除感染期周围的炎症组织,以及反复感染遗留下来的瘢痕组织,但这种方法的手术创伤面比较大。
医院检查,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END
医生:庞卫东
编辑:壮青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高二就受邀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四次获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称号——她,为何如此厉害?
学插秧、当洗车工、食不言寝不语......郭晶晶的豪门育儿却很平民化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